获悉,5月24日,京东物流第一次公开了无人仓的世界级标准。这意味着,由中国物流人自主开发的无人仓智能控制系统,正在领导全球智慧物流的未来。京东于去年10月运用了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,在11.11的订单高峰的压力下,无人仓从入库、扫描到打包、包装、出库所有环节均有序进行。在这个无人仓中,操控全局的智能控制系统,为京东自主开发的“智慧”大脑,仓库管理、控制、包装和配送信息系统等均由京东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整个系统均由京东总集成。
基于十余年的物流经验积累和无人仓的建设实践,京东第一次公开无人仓的建设标准,即“三极”、“五自”和“一优”原则。三个“极”:极高技术水平、极致产品能力、极强综合协调能力;五个“自”:自感知、自适应、自决策、自诊断、自修复;一个“优”:成本、效率、体验的最优。无人仓标准的公开,对于推动行业发展,推动行业伙伴共同努力于智慧物流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、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这样说道,要理解无人仓的标准,必须从“作业无人化”、“运营数字化”和“决策智能化”三个角度去理解。
第一,在作业无人化方面,无人仓要具备三“极”能力,无论是单项核心指标、还是设备的稳定性、各种设备的分工协作都能达到极致化的水平。京东无人仓创造了多个单项指标的行业纪录。其单日包装能力达到20万单,40000平米的仓库内各种机器人多达上千台,智能设备使用密度之高举世无双;此外,无人仓运用了自动立体式存储、3D视觉识别、自动包装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各种尖端科技,兼容并蓄,实现了各种设备、机器、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。
第二,在运营数字化方面,无人仓需要具备自感知、自适应、自决策、自诊断、自修复的能力。无人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,最能体现其智慧化的地方,并不是其按照指令进行操作、执行的能力,而是其自主决策,判断,纠错以及自我修复的能力。运营过程中,与面单、包装物、条码有关的数据信息要靠系统采集和感知,出现异常要自己能够判断。举个例子,在无人仓的大型包装区,300个“小红人”秩序井然的进行取货、扫码、运输、投货,整个过程秩序井然。依靠视觉识别和智能导航技术,“小红人”能以最优线路完成商品的拣选,出现常规故障,小红人能在短短30秒内自动修复。无人仓“智能大脑”能在0.2秒内为“小红人”计算出680亿条可行路径,并做出最佳选择。实际上,运营的数字化,就是为无人仓装上“大脑”、“眼睛”、“胳膊”和“腿”,使其变成一个先进的“人工智能”。
第三,在决策智能化方面,无人仓能够实现成本、效率、体验的最优。无人仓大量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,且效率是传统仓库的10倍。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,仓储是核心环节,无人仓的智慧化,在于能够驱动上下游的协同决策,它的数据能让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配送做到更及时的响应,快速地决策调整,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、全供应链的共同协同、共同智慧化。
而在未来,京东将朝着终级无人型仓库的目标努力奋斗,无人仓的作业模式涵盖了所有品类、所有业务类型的无人作业,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,实现自感知、自适应、自决策、自诊断、自修复的能力。
京东无人仓标准得到行业专家的高度肯定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这样说道:智慧物流的发展是开放的、没有界限的,只有开放才能实现共商,才能在共商中达成共识。京东物流向业界输出无人仓的建设标准,将使产业内的每一个企业都享受到智慧物流发展的成果,将推动中国智慧物流产业格局的重新构建,也将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全面领先世界。”
太仓物流公司